慈悲喜捨四無量心的比喻

一位媽媽擁有三個孩子:

大兒子已經二十幾歲了,事業發展得很好,媽媽會祝福大兒子事業蒸蒸日上,不管大兒子發展多麽好,媽媽一點也不會有嫉妒之心。(因為佛菩薩是把一切眾生當成自己的孩子,只會希望眾生越來越好,只會幫助他們而不會對他們的成就產生嫉妒的。)

這樣就是慈心,即是願一切如母有情眾生具足快樂與快樂的因。

二兒子比較蠢笨,有點精神疾病障礙,所以他常常犯錯,因為是生病的關係,所以媽媽不會責怪他而是一直擔心,希望他能早點遠離病苦。(就像《法華經》裡說的眾生有病不要吃藥,而佛陀只好先離開他們讓他們知道不能依賴佛陀而去吃藥治療好自己。)

這就是悲心,願一切如母有情眾生永離苦及苦因。

三兒子是年紀很小的孩子,媽媽悉心照顧,不讓他受到一點點的痛苦,希望他一直開開心心的。(佛菩薩把眾生當成獨生子一樣細心照顧,希望一切眾生離開輪迴的痛苦而達到究竟成佛的涅槃樂。)

這就是喜心,願一切如母有情眾生不離無苦之樂。

因為他們三個都是媽媽親生的孩子,所以媽媽的愛沒有輕重的差別,都是平等的!只不過因為孩子的情況不同而有不同的對待方式。

這就是平等之捨心,對待如母眾生都要有遠離愛憎的平等心,因為一切眾生當我們母親時,給予我們的恩惠沒有任何的差別。

~智海堪布~2025/05/ 17